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不会开车了" 吐槽背后,是济南交通执法理念的改变

    飞越无限     2017-08-26 12:35:23     浏览:6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飞越无限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经过半年的整治,济南街头开车礼让行人的多了,路口闯红灯的少了,这些都为市民称道。可是,改变的取得跟严查密不可分,改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人情绪的发泄。尤其是禁鸣之后,调侃集中出现。"不会开车了"吐槽的背后,是交通执法理念怎样的改变?又该如何看待这些调侃?

    禁鸣并非一刀切 细则近日将公布

    8月20日起,济南绕城高速以内区域禁止机动车鸣笛,否则将处以罚款50元,不记分处罚。一石激起千层浪,禁鸣政策一出,当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 怎么喇叭都不让用了,前面有人怎么办?""前方溜车也不能摁喇叭提醒,难道眼睁睁看着撞车?""以后再有溜车的,看来只有跳车逃跑一条道了,车撞了算谁的?"

    交警出面明确表示禁鸣并非一刀切,在一些紧急转弯、突然有车辆、行人违反信号等紧急情况下,鸣笛是可以的。民警在对鸣笛驾驶人做出处罚之前,会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于确属紧急避险鸣喇叭的也会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23日,济南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再次表示,目前,交警支队正在组织制定禁鸣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哪些情况鸣笛属于紧急避险,以便指导民警执法。"总之,禁鸣并非一刀切。"这名负责人说,这个细则近日就将公布,方便驾驶人参考。

    " 交警查得太勤了" 老司机不敢乱停

    吐槽的背后是高压严查下,大量司机被扣分罚款。而禁鸣恰好成为情绪宣泄的集中点。

    作为一名有8年驾龄的老司机,济南市民郭天(化名)很爱惜自己的驾照,惜分如金。在郭天的印象中,最先难起来的是停车。1月22日,市区禁停道路由30条增至50条,4月27日,禁停道路再度扩容,市区禁停道路增至100条。而且,在禁停道路违停不但罚款金额多一倍,而且还要记3分。

    禁停道路扩容前,市区违停抓拍设备就已经达到196套高清抓拍,1月22日又新增70套,到了8月12日,济南交警使出了必杀技,对市区原有的294处高清监控进行功能升级兼具违停抓拍功能,相当于市区一次性多了近300处违停自动抓拍设备。

    罚款200元记3分,这已经让郭天觉得处罚之重超出了承受范围,但还有更严厉的。交警接着又出了狠招:对于一年之内违停3次以上的强制拖车,首次拖车登记身份信息,路口执勤写保证书,第二次拖车就要通报单位实名曝光,一招比一招狠。

    " 说实话,之前还能凭着对抓拍点位的记忆,在一些没抓拍的地方停停车,但现在真的不敢再存这样的想法了,交警查处得太勤了。"郭天说,几乎每天他都会有亲戚朋友反映违停被罚,其中还有人因为买东西停车三分钟就被贴了单,也有人停车去吃早饭,吃完了车也被交警拖走了,花了一整天时间才走完处罚程序将车取回。

    仿佛是为了印证郭天的这个判断,交警查处违停的频率和时段也在不断加大。在没有监控探头的地方,民警现场执法的频次多了,并且还开发出了能够自动抓拍违停的多功能警车,23辆车配备民警轮流值班,在市区巡逻抓拍违停。查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白天。对于夜间停车违法,济南交警同样予以查处,因为在夜间违法停车被拖车的也大有人在。

    " 约束"越来越多 不同声音出现

    不光是停车难,对于郭天等老司机来说,这半年来,开车上路受的约束也是越来越多,此前积累的开车技巧纷纷失了灵,想开车还想找捷径是越来越难了。

    " 这半年一不留神就罚钱记分,动不动就是3分,有几个本够扣的?"平时,郭天十分注意交警公布的信息,哪里新上了什么抓拍设备,交警在组织行动严查哪些交通违法,这些信息郭天都默默记在心里,不断地根据交警公布的信息,更新着自己的"信息库"。在平时驾车出行时尽量避开这些"雷区",以免被处罚。凭着这分精细,多年来郭天的驾照从未被扣满过12分,甚至有几年压根儿没有违法记录,这也让他颇为自得。

    可是今年以来,他越发觉得单靠"精细"躲避处罚越来越难行得通了。

    6月初,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整治之后,济南交警把整治目光投向了机动车。首先成为整治对象的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一出招依旧是狠招:路面严查、实名曝光,市区50个路口新增不礼让行人自动抓拍设备。

    " 原来的时候市区只有饮虎池、历山名郡和山大南路三处不礼让抓拍,开车时躲过去就行,现在一下子增加了50个路口,怎么也记不清楚。"郭天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郭天对济南交警的认知再度被刷新,这严查的火似乎没有烧完的时候了。查加塞儿,查连续变道,查远光灯。随后,竟然连市区鸣笛也要查,还为此引进了声呐抓拍。

    一次又一次,一道又一道紧箍加在了司机头上,原来习以为常的驾驶习惯被一次次突破。不能加塞了、不能变道了、不能抢行了,最后连灯和喇叭也不能随便用了。

    还有,最近一条新闻说济南交警正在对市区原有的电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原本不具备的更多违法抓拍功能。这简直称得上是对老司机的"致命一击"。

    " 原来知道的哪个路口有哪些抓拍的认识全不管用了,升级后谁能知道它又多了哪些抓拍,唯一的办法就是完全按照规则守法出行。"郭天说。

    事实上,对于交警整治违法的不同声音几乎一直伴随整治始终。交警开始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整治之时,就伴随着不理解的质疑。

    " 我以前都是这样走,那时候你们不管,现在怎么就违法了,以前你们怎么不管?"直到现在,在多数路口类似的场景还不时上演。

    不光是行人、非机动车主,不礼让行人、变道、违停被罚的驾驶人同样对交警有微词。

    网上有人写文章描述了自己在禁停路段停车三分钟差点被罚的经历,指出济南市近20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存在巨大的停车泊位缺口,划定的百条禁停道路更让司机心生"不满"。

    从关注"车的移动" 回归"人的出行"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乱鸣笛等常见交通违法多年来并没有列入常规执法,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松了这么多年一旦收紧肯定会有不习惯。这就考验管理者的执法智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大家的适应能力,对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在管理中根据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同时也应当多做宣传疏导工作。

    23日,济南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市民,交警从未从市民素质不高方面考虑,而是更多地从交通组织、路口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交警以人为本理念是否得到群众理解方面反思自己的工作。

    曹凤阳表示,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私家车主、行人、非机动车主都是参与者,对于交通每个人在自己的立场上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

    " 私家车主觉得路权分配不合理,禁停让自己停车不方便,行人、非机动车慢行交通不合理。"曹凤阳说如何公平公开地做好路权分配兼顾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权利是篇大文章,济南交警考虑得更多的是交通分配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的问题。今天的拥堵等问题很大程度上跟之前"以车为本",过多关注"车的移动"有很大关系,济南的交通管理就是要回归以人为本理念,更多地关注人的出行,这也是目前一切管理措施出台的初衷所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泰来 实习生 孟焕然 王珲

    查看原文

    责任编辑:王吉 (FJ015)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