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一代英雄,岳氏家族。

    信息发布者:飞越无限
    2017-06-02 16:13:48   转载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2012-09-28 14:16:26)

    标签: 

    岳家寨岳飞后代避难

    分类: 文化探秘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连永宁   

     

    岳家寨,这个位于太行山一隅的小山村,相传为岳飞后代的避难之地。这里大山环拥,民风淳朴,景色超然,几乎与世隔绝,村里所有的建筑无一砖一瓦,皆以石材构筑,保持了最原始的生态风貌,称得上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石头文化博物馆”。

    世外桃源另有石头世界

    古朴典雅、与世无争,但却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来到岳家寨,看到这里村落的古朴和村民的善良,使人突然想到陶渊明笔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的世外桃源世界,没有见过世外桃源,也许可以在岳家寨领略一番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岳家寨过去叫下石壕,位于平顺县石城镇浊漳河南岸,这里方圆 16公里,海拔在1600左右,由于交通阻隔,村落半山而居,四周山奇水秀,全村以石板民居为特色,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果然也被当地人称为“世外桃源”。

    再绕过一条沟就到村里了,站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望去,岳家寨四周群山环峙,村庄坐落在山体断层的平台之上,呈南北向布列,村东边缘就是悬崖绝壁,看上去巍峨壮观。据说由于历史上这里交通不便,与外界物流不畅,历代村民就是就地取材,把山里的石头、石板用于生活的的方方面面。走进村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古朴、原始的石头世界。石头铺就的石路就成了村里一条主要的石街,沿石街进村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石头房,房上屋顶的石瓦其实就是一块块石板;在村里穿过一条条曲里拐弯、七高八低的石阶路,还可以看到村民用的石磨、石碾。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太行山本来就是石头堆积起的大山,在这里不管走到哪个村,都是用石头堆积起的村庄。如今,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小汽车已能开进这里,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村里这些古朴而敦实的石头建筑也将会逐渐成为远去的历史。

    全村岳姓皆为岳飞后人

    关于下石壕的历史,记者还没有找到具体的文字记载,由于村里居民绝大部分姓岳,据口耳相传,这里与河南汤阴的抗金英雄岳飞家族有历史渊源。

    下石壕村所属的石城镇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东南部民俗文化厚重的千年文明古镇,历史上曾是赵、魏、晋三国之争的要塞之地。镇内五代、唐、宋、元、明、清古建筑随处可见。在石城镇有许许多多的大小村落,村里人相当一部分操河南林州口音,因为他们的祖辈都是从林州逃荒来到这里的。如果说林州人逃荒到山西平顺是躲避连年的灾荒,而汤阴人逃难到山西平顺则是躲避常年的战乱。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在村子里记者找到几位村民进行了解。村里一位叫岳兄堂的老同志介绍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下石壕村人,打他记事起爷爷奶奶就是这里人,听父辈讲过,他们和村里所有的岳姓都是从河南汤阴迁来的。原因就是当年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杀害,岳氏家族怕秦桧株连九族,于是纷纷改名换姓逃离汤阴,而下石壕村的岳姓人家全部来自河南汤阴。鉴于此正应了陶渊明所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石头山寨期待撩开面纱

    岳树松是今岳家寨的村干部,他说岳家寨在过去最多时有近300口人,由于落后的自然条件,使许多人家迁往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再加上常年在外打工的人,现如今全村只有38户、97口人,而且年龄都是在4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虽然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他要带领村民富裕起来。

    他告诉记者:岳家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夏秋季节村四周山泉飞瀑,早晚云雾缭绕,前来考察的专家称这里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村子东南方向有抵制历史时期形成的大小溶洞9处,洞内有发育完好的钟乳石,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具有人文景观价值的是村子里独特的石头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纯朴自然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对外一定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现在县里正在发展旅游产业,岳家寨也逐渐成了太行山景区的一个逐步开发的景点。

    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投资千余万元,修筑了雄伟壮观的40公里“太行天路”和通往岳家寨6公里的水泥路。目前已成立了“岳家寨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岳树松任公司董事长。他表示,他有决心把岳家寨打造成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岳飞后代的避难地——岳家寨

    参天古树见证村落沧桑

    沿着青石小街再往里走,突然看到巷子里长有一棵参天大树直插云天。这大树直径至少有1.5,两个人都抱不住,笔直的主干高达 10多米,树冠犹如一把撑天大伞,大树旁竖有一块木牌,上写着“千年榔树”,原来还是一棵千年古树。

    人太老了,会是老态龙钟,树太老了同样会枝残皮脱,但眼前的这棵老树却是整洁光滑的皮鳞和枝繁叶茂的枝杈,仿佛还处在身强力壮的青年时代。也许是林木知识的匮乏,“榔树”,不仅听着陌生,看着也陌生。据说在贵州省开阳县有个龙广村也有一棵大榔树,被当地村民敬为“镇村之宝”,但要从树龄、树高、树粗及“品相”与平顺这棵榔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岳树松介绍说:榔树俗名叫田柳,皮可入药,有消肿止痛、止血功效。在树棵中大榔树及为稀少。早年闹灾害时,村民用此树叶充饥度过灾荒,救了村民的命,被村民称为“榔神”。岳家寨这棵榔树,生长在原始生态,树身高大挺拔,树龄又长,因而更显得珍贵。

    世间难寻百岁人,山中难觅千年树。可是岳家寨的这棵榔树已沿着历史的脚步走到了千年后的今天,而且还在继续走下去。毋庸置疑,探究岳家寨的历史和变迁,它最有发言权。

    图一 进村的石阶路

    图二 村口门洞

    图三 弯弯石巷是村里的大街

    图四 石板铺在屋顶就是石瓦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飞越无限2017-06-02

    上村网通看看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